资讯博览_行业资讯

  • 物联网产业视点(2025年10月)

    <正>通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将获发北斗短信业务许可据业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将于近期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北斗短信服务经营许可。去年11月份,中国移动联合中国时空,发挥各自能力优势,已率先推出了北斗短信产品,用户可以在“不换卡、不换号”的情况下,实现北斗短信通信服务。中国移动试验期为一年,也就是说即将进入正式商用阶段。随着电信与联通的入局,也标志着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内的三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都将进入“天通+北斗”双星卫星通信商业化运营新阶段,助力我国全面构建“天地一张网”智能通信新格局。

    2025年21期 v.15;No.187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资讯博览_iCAN论坛

  • 肠镜明眸——结直肠息肉智慧诊断云平台

    钟文唐;晋晨曦;靳文惠;刘朗清;邓云娇;

    本项目打造了一款辅助肠镜检查的医学影像智慧诊断平台。该平台可检测、追踪和分割肠镜影像中的息肉等病灶,在通用目标检测模型基础上通过私有数据集训练,提升对国内患者早期扁平微小息肉的检测效果;通过关联匹配、ROI重检测与两个轻量级无外观算法,进一步解决缺失关联和缺失检测问题;通过改进的框Dice和对比潜在锚框分别规避了区域混淆和互补约束问题。

    2025年21期 v.15;No.18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术研究_全面感知

  • 基于Transformer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轨迹预测

    黄远明;崔学荣;

    针对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存在预测精度低、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Transformer网络模型。该模型引入了水下环境特征,将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对节点轨迹的影响融入到模型中;采用KAN网络替代FNN网络,提升了对非线性动态轨迹的建模能力,在保持Transformer模型时序建模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对节点运动趋势的建模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个实验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时序预测方法,Transformer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时空依赖性,取得了更低的均方误差。通过消融实验,证明了UWE-Transformer模型相较于标准Transformer模型有更高的精度,尤其在长时序预测任务中相对效果更好。综合来看,本研究提出的基于Transformer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轨迹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2025年21期 v.15;No.187 3-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时空序列的碳排放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张业成;王思杰;陈佳妮;郭建江;

    在全球“碳中和”战略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工业碳排放监测技术的精准性与可靠性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针对工业碳排放监测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复杂环境下因传感器漂移、通信干扰及多源噪声导致的可靠性降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序列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时间自回归-空间自回归联合模型(AR-SAR),将时间自回归(AR)与空间自回归(SAR)过程相结合,以同步捕捉传感器节点的时间动态特性与空间拓扑关联性,并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滑动窗口均值法和单一空间回归法,该方法降低了虚警率,提高了故障识别准确率,为实现高可靠性碳排放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5年21期 v.15;No.187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NB-IoT的消防气瓶远程状态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杨会军;程啟华;蒋姝;朱聪营;

    针对传统消防气瓶人工上门巡检存在的效率低、响应慢、成本高等问题,结合NB-IoT技术和OneNET物联网云平台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NB-IoT的消防气瓶远程状态监测与控制系统。系统采用“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架构,通过传感器采集消防气瓶状态数据,由STM32芯片进行数据分析与阈值判断,基于NB-IoT协议将数据上传至OneNET云平台,并支持历史数据回溯与数据可视化展示。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消防气瓶的“感、通、接、警、控”一体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检存在的痛点问题。制作了一台原理样机并完成系统功能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可靠,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2025年21期 v.15;No.18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跟踪车系统设计

    李科蕊;周燕云;孙睿;陈俊杰;韩亚坤;

    目标跟踪技术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复杂环境下仍面临多目标识别、抑制背景干扰和场景适应性等挑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跟踪车系统。该系统以NVIDIA Jetson Nano为核心处理单元,搭载USB摄像头采集环境图像,采用YOLOv5s算法进行目标检测,结合加权聚类算法实现目标识别与定位,并且部署了超宽带(UWB)模块进行测距。各模块通过串口与TC264主控单元通信,TC264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通过PID算法动态调整舵机角度和电机速度,实现目标跟踪。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复杂情景下的目标识别跟踪,满足跟踪任务对精准性、实时性的要求。

    2025年21期 v.15;No.18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Enhanced-YOLOv5s施工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研究

    张昱;冉祥东;周聪;

    针对施工现场人员安全帽佩戴情况检测困难、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主观性强等问题,亟需设计一种智能化解决方案。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高效的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以提升施工安全监管的智能化水平。以YOLOv5s目标检测框架为基础,针对施工现场小目标检测精度低、遮挡干扰严重等特点,在YOLOv5s网络中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与高效通道注意力模块(ECA),构建Enhanced-YOLOv5s模型;自建施工场景图像数据集,采用mAP、Precision、Recall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Enhanced-YOLOv5s模型在保持网络轻量化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特征提取能力与检测鲁棒性,尤其在小目标检测精度与稳定性上表现优异,可实现对安全帽佩戴情况的高效检测。该算法为智慧工地安全监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对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在工业场景的应用推广具有参考价值。

    2025年21期 v.15;No.18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液氢加氢站监测预警平台设计与开发

    王荣仁;段志祥;丁克勤;陈光;孟之鉴;马涛;张继旺;

    针对液氢加氢站运行过程中的高风险场景与复杂工况,结合压力、温度、液位、振动、应变、位移、泄漏以及声发射等方面的监测技术,通过分析液氢加氢站的运行工艺、结构特征以及典型损伤和失效模式,设计并研发液氢加氢站监测预警平台,并将该平台应用于液氢加氢站示范工程。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运行可靠稳定,可以实现液氢加氢站运行状态的可视化管理、健康状态诊断以及基于多参数关联分析的设备损伤预测等工程需求,为液氢加氢站的安全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21期 v.15;No.187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动态权重和隶属度函数的地热开发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黄锦成;吕强强;任小庆;李明;俞家浩;蒋慧灵;

    为保障地热开发安全进行,有必要对流体流质变化、换热站用电与水浸等各类安全风险进行监测预警。为此,提出一种集成数值型数据、波形数据与图像数据的地热开发消安防监测预警系统,重点针对数值型参数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区分突发型与缓变型参数特征,设计Python驱动的差异化隶属度函数,采用报警时空序列算法精准量化单参数风险,结合动态权重融合多源监测数据,生成灾害事故的综合隶属度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误报率与漏报率较传统阈值法显著降低,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地热开发安全运维提供了可扩展的技术路径。

    2025年21期 v.15;No.187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oRa的低功耗桑园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覃健庭;唐鹏;谭舒文;谢绍贤;刘忠业;

    桑蚕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尤其在广西地区,其发展对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引入,实现桑树种植的精准化与智能化监测与管理,能显著提升桑叶的产量与品质。针对我国西南山区桑叶种植区域广阔、地形复杂的特点,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低功耗的桑园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LoRa传感器技术,结合I-LEACH算法,通过优化簇头选择机制,将节点能耗、通信距离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采用多跳通信策略,确保在簇头距离聚合节点较远时,借助中继节点降低能耗,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节点运行。文中基于LoRa通信技术,构建了稳定、低功耗的传感器网络,使监测系统能够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长期运行。仿真实验与硬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显著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同时降低了传感器的维护频率与电池更换成本,为桑蚕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025年21期 v.15;No.18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4K]
    [下载次数:9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PCB异常检测系统

    杨育学;林炜阳;王博;李惠明;

    为解决边缘设备检测印刷电路板(PCB)缺陷时存在的高计算开销与复杂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边缘部署的轻量级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YOLOv8n架构,融合迁移学习、模型剪枝与知识蒸馏技术,显著降低了模型复杂度,提升了对小样本和计算资源受限场景的适应能力。针对边缘视频采集中的可变光照、传送带抖动、低对比度及镜头遮挡等极端条件,系统在保持实时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具备较强的鲁棒性。在公开PCB缺陷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检测精度与推理速度上优于现有主流模型,尤其在边缘端实时检测场景中展现出了更强的鲁棒性与应用价值。配套开发的基于PySide6的图形用户界面,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在工业环境中的可部署性与实用性,为实现高效、稳定、低功耗的边缘视觉检测提供了有效路径,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2025年21期 v.15;No.187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中间模态学习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算法

    岳运青;鲍云峰;张上龙;

    可见光和红外图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模态差异,学习模态共享特征仍是跨模态行人重识别任务中的核心挑战。当前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研究主要围绕图像层面和特征层面展开优化,但二者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中间模态学习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算法,通过构建中间模态生成器生成中间模态图像,从图像层面减少可见光与红外图像之间的模态差异。在特征提取阶段,设计了邻级特征融合模块和多尺度特征生成模块,通过融合邻级特征,引导低级特征信息向高级特征过渡,从而增强特征的鲁棒性;同时,生成并聚合不同感受野的多尺度特征,以获取更丰富的上下文信息,从特征层面进一步缩小模态差距。在跨模态数据集上将所提算法与其他传统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同测试模式下均取得了最好的识别性能。

    2025年21期 v.15;No.18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物联网的激光测距雷达设计

    张琥石;李邦;林伟龙;覃茂昌;梁妮;韦妙灵;杨再学;

    激光测距系统凭借其独特优势,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激光雷达通常存在体积过大且成本高昂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体积小、测量精度高、成本低且具备物联网功能的激光测距雷达系统。该系统以STM32作为主控,选用MS53L0M芯片作为激光测距模块,搭配蓝牙模块实现物联功能,能够高效、精准地完成距离测量任务。同时,系统还配备了TFT-LCD显示屏,有效提升了系统的人机交互体验,令数据读取更加直观便捷。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测距精度和通信稳定性方面均达到预期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为物联网技术与激光测距系统的融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21期 v.15;No.187 55-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YOLO和自适应压缩策略的商业街人流检测与监控系统研究

    郑孙毅;周波;梁昊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商业街已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人流量进行监测与管理,对于城市治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人工统计方法效率低下且视频存储成本高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商业街人流检测与智能视频存储系统。该系统采用YOLOv8目标检测模型实现人流的实时统计,通过引入Kalman滤波器提升目标跟踪的稳定性,结合深度学习的性别识别模型开展人群性别分布分析,并设计了基于区域划分的人流密度分析算法。在视频存储方面,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自适应多线程压缩方法,并基于Flask框架构建了直观的Web可视化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人流检测准确率、性别识别准确性和视频压缩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商业街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5年21期 v.15;No.187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T-DETR的多类别施工防护装备检测系统设计

    苗琪;张赫;李嘉奇;

    施工现场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个人安全防护装备(PPE)的穿戴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关键。为突破传统PPE监管手段效率较低的局限,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方法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面对多类别PPE检测的复杂问题时,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检测精度的提升仍然有限。作为近年被提出的新型算法,基于Transformer的RT-DETR技术在多个场景下取得了更好的检测结果。鉴于此,文中基于RT-DETR设计了多类别PPE检测系统,可以准确识别出安全帽、反光衣、安全带、面罩和手套五种常见PPE。通过与YOLO系列算法对比测试,结果表明,RE-DETR的单类别最高检测精度达95%,平均检测精度均值达86.5%。该系统采用PySide6设计可视化界面,支持图像和视频两种检测模式,可有效服务于作业现场的智能化安全管理。

    2025年21期 v.15;No.187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NB-IoT的菠萝种植监测系统设计

    王华;梁启文;

    针对传统菠萝种植多依赖人工、机械化水平低、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款菠萝种植监测系统,该系统以STM32F103RBT6为主控MCU,使用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FreeRTOS,通过各种传感器完成菠萝种植区域土壤pH值、温湿度、氮磷钾含量、电导率等参数的测量,利用NB-IoT模块把测量数据上传到OneNET平台,并借助PC终端显示模块完成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备份保存。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所有预期功能,具有方便易用的优点,为改进菠萝种植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拓展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025年21期 v.15;No.18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TM32的便携式污水检测船设计

    唐舒阳;喻恒;李圣普;刘权;闫宣汝;

    针对传统水质检测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及大面积水域检测采样难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的智能水质检测船。该系统采用STM32微处理器作为运行核心,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作与性能稳定;同时配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pH值、电导率、浊度等关键水质参数,并通过WiFi传输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数据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复杂水域环境下表现出色,为水质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智能、便捷的解决方案。

    2025年21期 v.15;No.187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4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术研究_可靠传输

  • MQTT通信模式下的串口服务实现

    张超峰;陈文印;翁金芳;周瑸;

    针对现有物联网云平台通过通信串口服务设备访问硬件串口的数据透传方式下设备和云平台耦合度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MQTT作为中间平台的串口服务设备,这种设备通过发布/订阅模式增强解耦与实时性,并且同时实现应用和串口通信一对多、多对多的需求。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通信方案,能够提升物联网系统的灵活性,增强信息的扩展性。

    2025年21期 v.15;No.187 77-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Modbus协议的数据收发系统

    刘克江;庄鑫财;

    针对传统Modbus协议在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方面的不足,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Modbus-RTU改进的私有通信协议收发系统。该系统优化了Modbus协议的底层逻辑,支持多种硬件接口(如UART、SPI、I~2C等),并引入帧头和数据长度字段,简化了传输过程,降低了系统复杂性和开销。同时,系统通过自定义功能码表、地址码合法校验、数据长度和内容结合校验以及CRC校验等多重安全机制,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基于龙芯2K1000LA处理器、STM32单片机和CH340 USB转USART设备构建的“工业物联网传感器”平台上对该系统进行了应用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私有通信协议系统在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方面表现出色,为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了一种可靠且安全的解决方案。

    2025年21期 v.15;No.187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术研究_智能处理与应用

  • 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何晨昊;么鸣涛;王嘉伟;张冰;马越;

    文中基于Ubuntu20.04-ROS-Noetic系统环境,利用xacro语言构建了两轮差速移动机器人的仿真模型,并通过ROS中的Gazebo仿真平台构建三维室内模拟环境;运用激光雷达传感器技术和SLAM技术实现了二维环境建图。在路径规划仿真实验部分,针对传统A~*算法的启发函数与权重系数进行了改进,最终全局路径规划采用传统A~*算法、改进A~*算法以及Dijkstra导航算法,局部路径规划则采用DWA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传统A~*算法相比Dijkstra算法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优路径;Dijkstra算法找到的最优路径长度比传统A~*算法更短,改进A~*算法相比传统A~*算法使用少于10.46%~40.51%的时间找到最优路径,路径缩短10.9%~23.6%。该仿真结果对基于ROS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5年21期 v.15;No.187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8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RFID与ZigBee技术在智能养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李凤英;杨宇;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与ZigBee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安全、便捷和高效的养老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养老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文中通过对RFID与ZigBee技术在智能养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这两种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智能养老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和优势与挑战。在智能养老系统中通过RFID技术实时采集老年人佩戴的智能标签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ZigBee技术进行组网传输到后台,使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老年人的活动轨迹,并及时响应紧急情况,实现对老年人的身份识别和精确追踪定位。同时,RFID技术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社区一卡通服务,方便他们在社区内出行和消费。RFID与ZigBee技术在智能养老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为养老院提供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为智能养老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5年21期 v.15;No.187 92-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LA算法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

    任庆欣;孙莉;

    在全球供应链一体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已成为现代物流系统优化研究的核心课题。选址决策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成本、服务响应速度及碳足迹水平,据DHL全球物流报告显示,科学选址可降低供应链总成本15%~25%,同时减少30%以上的运输碳排放。本研究针对传统选址模型在多目标动态优化方面的不足,创新性地引入人工旅鼠优化算法(ALA)构建新型选址决策框架。通过选取三种不同城市配送中心坐标,多角度分析基于ALA算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的先进性;在特定地图条件下分析ALA算法的收敛特性,最后定量计算每种地图下配送城市到配送中心的距离,并将距离进行成本封装。实验结果表明,ALA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且在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上优于传统算法。

    2025年21期 v.15;No.187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2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天基物联网:体系架构、系统容量与多址接入

    陈利虎;刘清全;李松亭;韦成涛;

    天基物联网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的天地互联、万物互通,能够满足陆、海、空、天等多层次的通信需要,已成为实现万物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体介绍了天基物联网的架构,对比分析了其与地基物联网的主要差异,揭示了天基物联网具有的独特优势,阐述了天基物联网的应用前景;其次,根据不同类型报文评估了当前技术下的理论用户容量,并与“北斗”和星链的短报文业务容量进行了对比;最后,鉴于天基物联网的发展受限于频谱资源的稀缺性,聚焦于正交多址接入技术、随机多址接入技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与混合多址接入技术,总结了在系统容量提高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天基物联网的多址接入技术演进和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5年21期 v.15;No.187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树莓派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张昱;王思盈;丁千惠;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慧生活理念的普及,智能家居系统已成为提升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的重要解决手段。本研究基于树莓派3B+开发了一套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硬件层面集成了火焰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多种环境感知模块,以及继电器、步进电机等执行机构;软件层面基于uni-app框架实现了跨平台的移动端应用开发,支持iOS和Android双平台部署。通过Socket通信协议和多线程并发服务器架构,系统实现了设备控制指令的实时下发和环境数据的可靠回传,同时利用MySQL数据库完成了设备状态的同步管理。本系统在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具备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2025年21期 v.15;No.187 112-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蓝牙的无线遥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张谊;

    为了解决红外遥控器控制受角度和位置的限制,且信号易被干扰,以及有线线控器需要长距离布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蓝牙的不同工作模式的无线遥控系统。系统采用蓝牙模组主从连接工作模式为基础设计配对方案,通过在遥控器与被控设备连接成功后发送和保存唯一识别信息的方式完成配对。同时,针对在配对中易出现的误配对问题,提出在配对唯一识别信息中增加随机码的方案;为了防止因误配对导致的其他已配对设备被解绑的问题,设计先确权再确认配对成功的方案。系统中还设计了基于蓝牙模组广播与扫描工作模式的无线控制方案和低功耗控制方案,在实现基本的配对和控制功能的基础上解决了误配对的问题。经过测试验证,系统具有配对准确、控制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家电产品上。

    2025年21期 v.15;No.187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推荐和动态调整算法的气象服务考试平台设计与开发

    庞茗文;李文静;蔡敏;彭定宇;吕宏宇;黄燕波;

    为了改善气象行业传统考试模式效率低、灵活性差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融合物联网技术的高效移动考试系统,旨在提升气象业务人员的培训效率和考试成绩。该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和边缘层计算架构,包含Web端、管理端和用户端。其中管理端包含题库更新、考试创建、统计分析等模块,用户端提供练习、模拟考试、错题收集等功能。系统采用智能推荐算法,基于错题记录为考生生成个性化练习题,并通过动态调整算法优化学习路径。系统测试结果显示,通过微服务架构和边缘层计算优化,系统响应时间降低至100 ms以内,能够满足实时性需求。用户使用数据表明,该平台显著提升了气象业务人员的学习效率、考试通过率。该平台为气象业务人员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工具,能够有效提升气象业务人员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为精准化培训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5年21期 v.15;No.187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的农业面源污染智慧监管平台

    刘波;张华俊;聂娅青;

    相对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等领域已形成成熟技术管理模式的情况,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起步较晚。为此,利用最新的4G/5G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识别等前沿科技手段,创新性地搭建了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分析、农业地表水质监测、循环灌溉闸门智能管理、畜禽养殖实时监控等多项农业面源污染智慧监管功能。该系统采用了C/S物联网和B/S互联网混合架构,通过C/S架构实现了高性能的数据处理引擎,B/S架构则为用户提供了更友好、简便的用户交互体验,充分发挥了两者的优势。

    2025年21期 v.15;No.187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目标检测的课堂智能考勤系统设计与实现

    马梓超;彭利锋;张为涵;包学才;杨玉璋;张尔庆;

    针对传统课堂管理中教师难以实时监测学生行为与课堂参与度的痛点,设计了一套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深度学习技术的智慧课堂系统。系统首先构建基于YOLO目标检测的六类课堂行为精准识别算法,然后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与实时决策引擎技术,通过Vue 3.0框架实现了动态可视化交互。后端则通过分层架构与领域驱动微服务架构协同,依托API网关实现高并发处理与低延迟响应。该系统实现了从课堂视频流解析、行为识别到实时聚合的全链路处理功能,以及基于Drools规则引擎的教学干预策略生成、数据可视化、实时告警与历史分析功能,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智能管理提供全场景技术支持。

    2025年21期 v.15;No.187 128-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王晓;

    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并保障农产品质量,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品种选择、育苗、灌溉及生长周期等关键环节开展全生命周期监控,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大棚,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由数据采集节点、传输节点和远程控制节点构成,其中传感器、执行设备、控制器共同构成系统的硬件部分。系统利用ESP8266 WiFi模块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平台,实现数据的云端展示与远程控制功能。该系统能够对草莓的种植过程进行管理,减少自然因素对草莓生长的不利影响,精准调控棚内温度、光照、通风换气及水肥管理,显著缩短了草莓的种植周期,提高了草莓的产量与品质。

    2025年21期 v.15;No.187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船舶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安全威胁解决办法

    李明昕;朱雨雷;刘皓天;龚佳豪;

    船舶数字孪生技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船舶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交互融合,推动了船舶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的发展。然而,该技术面临数据泄露、身份认证困难、网络和软件攻击等物联网安全威胁。本研究系统性地分析了这些安全威胁,并提出多层次解决策略,具体涵盖数据加密、匿名化和标准化等措施;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身份验证和数据溯源;结合入侵检测系统与强化学习、联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监测异常行为并优化安全策略;同时采用隐私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以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降低传输风险。此外,本研究还强调了跨行业标准化、动态风险评估和人员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期为船舶数字孪生技术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助力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

    2025年21期 v.15;No.187 135-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FID的智能仓库管理的系统设计

    张帅;蒋志军;

    针对传统仓库管理效率低下、库存管理困难等问题,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结合OLED显示模块、温湿度模块、RFID模块和WiFi模块等外围电路,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RFID的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智能仓库管理模式。该系统采用RFID技术为每件货物提供专属身份认证,通过RFID标签记录对应物品的名称及数量。用户可通过手机联网实现系统远程访问,查阅货物信息并监控温湿度等数据。与传统仓库管理方式相比,该系统不仅显著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率,提高了仓库管理的精准性和响应速度,还显著提升了仓库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软硬件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5年21期 v.15;No.187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TM32的居家老人智能检测手环设计

    王茁轩;申越;王芝怡;黄奕;马兴慧;吴宗胜;

    为了满足老龄化社会中居家老人健康监测需求,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检测手环。系统以STM32F103C8T6为核心,集成心率传感器(MAX30102)、体温传感器(DS18B20)及加速度传感器(ADXL345),实时采集人体的生理数据和运动状态数据,并通过OLED显示屏反馈信息,数据异常时则触发蜂鸣器报警。经实验验证,本设计可准确检测老人的生理体征,为分析老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可靠的数据。

    2025年21期 v.15;No.187 146-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QtRO和HTTP的故障指示器算法模块设计与应用

    陈诚;万尚军;刘子恒;吴元;

    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QtRO(Qt Remote Objects)和HTTP通信的故障指示器算法模块,该模块可以作为输电线路故障判决算法库直接供其他程序调用。整个模块采用微服务设计架构,在模块内部各个进程间采用QtRO方式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基于QtRO一对多网络的重判机制解决了因网络延时造成的故障数据不全而影响判决结果的问题。该模块对外接口采用HTTP协议,从云平台获取故障指示器上报的事件顺序记录(SOE)和故障录波文件,从SQLite数据库中读取存储的线路网络拓扑和配置参数,综合上述数据判决出输电线路上的故障类型、故障距离等信息,最后将判决结果返回云平台。该模块在实际运行中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断出输电线路上发生的各种故障,从而为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2025年21期 v.15;No.187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术研究_人才培养

  • AI大模型时代的物联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冯健昭;肖克辉;

    人工智能物联网已成为全球计算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点学科,培养适应AI大模型时代的创新型物联网人才,既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更是实现“网络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文中从国内外物联网教学趋势、大模型对物联网教学的影响、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等维度出发,讨论了大模型对高校物联网教学的深层影响,探讨了符合AI大模型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革新方向、教学方法创新实践以及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结合本校物联网课程的独有特点,向学生强调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演进,强化学生的硬件实验和实践能力。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集成大模型引擎,实现了“虚实结合、大模型赋能、产教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体系,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高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

    2025年21期 v.15;No.187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传感器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宋维华;康绍鹏;刘冉冉;韩振华;许马会;冯俊萍;

    在“新工科”建设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测试与传感技术”课程的传感器教学面临知识碎片化、教学模式固化、内容滞后及评价片面等问题,难以满足区域产业对工程人才系统设计与复杂问题转化能力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能力生成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方案:重构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制教学串联碎片化知识,引入机电控制综合系统与科技竞赛延伸创新实践;革新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际操作”的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强化学生主体参与;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涵盖预习、实操、方案设计、答辩及同伴互评的多元化机制,替代传统“唯报告论”。改革旨在通过理论与项目制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思维、创新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助力对接长三角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人才需求。

    2025年21期 v.15;No.187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省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ASSII)简介

    <正>陕西省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由陕西地区从事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相关技术研究、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该联盟于2024年8月经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复正式成立,被省科技厅认定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曾连续多年荣获西安高新区“产业联盟优秀示范单位”称号。联盟现有成员单位超过130家。

    2025年21期 v.15;No.187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物联网技术》简介

    <正>《物联网技术》杂志是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物联网专业科技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1-1483/TP,杂志现为半月刊,每月5日、20日出版。本刊已入选《CACJ应用型权威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B+)》《信息通信领域国内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3级,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国际期刊网》《学术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全文收录。

    2025年21期 v.15;No.187 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